工程动态

308米!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Z3号主塔率先封顶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08-16 11:43:53



8月14日上午

中铁大桥院设计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

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首个主塔顺利封顶

即将进入钢梁悬臂架设新阶段


大桥简介




1.jpg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四线铁路,其中两线为城际铁路,另外两线为预留铁路,主桥为主跨(2×1120)米三塔钢桁梁斜拉桥,总长3360米,是世界上首座单跨超千米的三塔斜拉桥,同时也是世界上联长最长、塔高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勇攀高峰

“主塔每天都在‘长’高”



站在栈桥上仰望刚封顶的钢塔,满满的成就感自3号墩工区经理王海涛心中油然而生。

3号墩为大桥边塔,横桥向为A型,塔高308米,其中混凝土塔柱高217.5米、钢塔部分高87.5米、钢混部分高3米。钢塔为十四边形围成的整体截面,桥塔尺寸向上逐渐收缩,采取工厂预制,分块大节段整体吊装和现场栓焊连接方案,共分为13个吊装单元,单节钢塔净重最重 505吨。此次封顶的单元为ST13,高7.5米,重88吨。


2.jpg


作为经历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等工程锤炼的精兵强将,面对体量巨大、构造复杂的钢塔,面对施工精度要求高、安全风险高等多种风险因素叠加的施工条件,王海涛仍觉困难重重。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王海涛和同事们花费了不少心思。

在吊装精度控制方面,由于白天高温易导致钢塔受热膨胀,影响吊装精度和线型,王海涛时常带领测量人员在凌晨一两点时爬上塔顶副,进行索道管调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者还为钢塔吊装量身打造了15000吨米塔式起重机,通过采取塔机藕合检算分析、附墙件验证试验、应用BIM数字技术实现智能监控等方法,全面提升了钢塔安装质量和施工速度。

站在塔顶俯瞰奔腾的皖江,薄雾轻遮,船舶往来穿梭,犹如仙境,白鹭啾啾与机器轰鸣交织萦绕,勾画出了一幅动人画卷。

“我刚来的时候想要在这个角度看到这样的景色,只能借助无人机。”这幅场景也勾起了王海涛关于3号墩建设历程的回忆。

2021年1月13日,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为确保在汛期来临前完成Z3主塔的基础施工,王海涛和同事们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挑选精兵强将,配置优质资源,优化施工工艺,创新施工方法,推广四新技术等方式,仅用3个多月便完成了Z3号墩全部36根钻孔桩施工,不仅为国内桥梁超大孔径钻孔桩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创造了国内桥梁超大孔径钻孔桩的施工新纪录。

进入主塔施工环节后,为了保证混凝土能顺利泵送至200多米的高空,王海涛与同事们详细分析模拟了塔柱施工的重难点,针对高强度、高程泵送、高抗裂等施工要求,重点围绕降低混凝土温升、减小收缩率、降低混凝土粘度等各项指标开展研究,通过数次对比试验,最终才选定了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且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的混凝土配合比。

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3号墩主塔每天“长”高一点,一座屹立于皖江边上的“迎客松”逐渐成型。


3.jpg


智能建造

“建一座科技感满满的大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建造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迅猛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成为建筑业发展新方向,这一点在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拌和站原材料全过程温度监测,料仓智能喷淋,桩基钢护筒垂直度管控,泥浆指标自动化监测……一系列现场一体化管理系统,使互联网与建桥工地深度融合,让工地科技感满满。

项目副总工曹士运介绍,自项目先行标起,项目部就开始联合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技术团队,积极筹划探索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智能与绿色建造总体方案和应用亮点。

以此次封顶的3号墩主塔施工为例,钢梁吊装过程中,为让1.5万吨米塔式起重机运行更加安全,建设者在超级塔吊上安装了各类“健康诊断器”,并专门搭建了超级塔吊智慧驾驶舱,可以实现吊装全过程的监控监测与数字孪生,数据实时反馈给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


4.jpg


此外,项目部还研发了主塔智能爬模系统。这套系统集成施工进度与工效管控、视频监控、爬模施工同步性、受力均匀性监测,对主塔混凝土“里表温度差”“表养温度差”进行在线监管,通过智能水箱动态调控喷淋养护温度,使得项目混凝土外观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获得了业主以及监理的认可和表扬。

时间的指针再往回拨,3号墩桩基施工过程中,也同样科技感满满。

3号墩桩基采用直径4.0米超大直径钻孔桩,共36根,钻孔桩直径大、入岩深度深,施工难度大。项目部采用了超长超大钢护筒插打倾斜度智能控制技术,研发了“护筒卫士”成套监测系统,开发手机端APP与网页监测终端,实现了钢护筒倾斜度实时监测及预警,所有钻孔桩倾斜度均控制在5‰以内,并通过优化施工平台方案,将原钢平台改为筑岛平台,节约施工成本约1100万元。


5.jpg


安全为纲

“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纪录”



高空作业,安全问题是项目部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项目施工现场,时不时能看到身穿蓝色工装的技术员穿梭在各个工点,偶尔还有人拿出手机拍摄一些施工细节。一旁的安全总监沈伟告诉记者,在这个项目,技术员的职责不仅是管控现场施工质量和进度,也包括安全管理。

沈伟说,项目施工战线长,工点多,人员、机械投入多,还涉及高空吊装施工,安全风险高。部分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环保意识不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个别管理人员意识不到位,存在安全责任落实不彻底等问题。


6.jpg


为保障项目生产安全,项目部一直倡导“全员管安全”理念,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网格化管理,每月都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召集各班组人员轮流接受警示案例教育、高危作业安全培训、现场安全隐患实例分析,并严格落实上级“将隐患当事故处理”的要求,切实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控。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起重设备未经验收便投入使用,临边、高空作业不正确穿戴安全带,吊装指挥无证上岗等违章行为,会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清退出场等惩罚措施。

有罚就有奖。项目部还建立了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将“责任与风险挂钩,风险与效益挂钩”,把安全教育、岗位风险、工作态度、纪律执行、隐患控制等纳入考核范围,每个季度评选“安全标兵”,进行通报表扬,并奖励1500元现金,对及时发现或消除隐患的人员,项目部也会给予一定奖励,以此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预防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一系列举措保证了项目的施工安全,从开工到现在,项目部始终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纪录。”沈伟表示。

来源:中铁大桥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