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热点新闻

记者手记:感受《武汉建筑业》读者之夜:一个微信红包竟内藏10个巧思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8-10 11:43:41

    本报网(记者 魏莱)“你抢过红包吗?”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这种在微信平台上喜闻乐见、甚至最受老百姓欢迎的网络互动方式,昨晚在一场精彩绝伦的“微信抢答赛”中再次俘获了网友的心。与众不同的是,这不是某家电视台举行的综艺节目,也不是哪所高校组织的知识竞赛,而是由一群“拿起泥刀闯天下”的建筑行业从业者们自发参与、针对一本刊物而积极展开的“另类互动”。

 

    在传统媒体市场山河日下、纸质读者群体锐减的今天,究竟是一本什么刊物,让这些整日与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相伴的建筑人爱不释手、如此重视?

 

    别着急,让我用10个词来慢慢告诉你。

 

    1.分享

 

    “滴滴~”8月5日下午,一则微信公众号信息如期推送:“协会预告,《武汉建筑业》之夜即将盛情上演!”这则通知,立刻在一个名为“武汉建筑业协会”的微信群里引发关注。好奇,期待,充斥着每个人的心。

    原来,《武汉建筑业》是一本由武汉建筑业协会主办的行业内部刊物。在6月24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组织召开的全国建筑行业信息传媒工作经验交流会和8月5日召开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16年度通联员工作会上,该刊物分别荣获“全国建筑行业精品期刊”和全国建设行业“金页奖”称号。

    作为一本武汉市建筑行业内部免费交流的期刊,在全国范围拿到如此盛誉,值得点赞,荣耀共享。

 

    2.感激

 

    “没有什么事是红包解决不了的事。”在微信平台上,这样一句略带玩笑性质的网络流行语,当晚,可就被“当了真”。

    为了感激全体会员单位对协会日常工作以及刊物的支持和厚爱,8月8日晚上8点上演的“《武汉建筑业》之夜”,针对每期刊物的内容,20个红包在协会两个微信群里通过问题抢答的方式送出。两千元奖金,表达的是协会秘书处对会员单位、广大作者和幕后工作者的尊重和感激。这种颇具网络特点却有十分“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也让每一位参与者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快乐。

 

3.凝聚

 

    微信群的建立,是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适应读者掌上阅读习惯的产物。从“武汉建筑业协会”微信群成立至今,虽只有短短几个月,但粉丝数量却屡次要突破“500人”的上限。这其中,有的本身就是武汉建筑业协会会员单位,有的则是慕名自发申请加入的。

    在这个舆论空间里,常常看到这样的内容:成员们积极讨论与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热点;工作中遇到疑点难点的行业新手们,在群里抛出一个问题,立马会得到有相关经验的前辈解惑;在行业中优秀典型的经验和事例,也会广泛地被称道和传播……这一切,在“《武汉建筑业》之夜”来得更加活泼和热烈。

    有人说,协会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而诸如刊物、微信群等,则是“桥梁和纽带”落到实处的承载,更好地凝聚了会员、企业和行业人士。

 

    4.总结

 

    今年元月开始,武汉建筑业秘书处开展“一报一刊”改版工作,自此《武汉建讯》不再单独发行,与《武汉建筑业》整合成一本刊物,《武汉建讯》以“刊中报”的形式呈现。截止目前,已出刊7期,每期平均发行量从1000本扩大到达1800本,屡创新高。

    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受到来自政府、企业以及友好协会、媒体等的高度评价。湖北省建管局张晓曦副局长在与秘书处同志交谈时,称赞会刊信息量丰富,可读性强;武汉市城建委主任林文书表示,刊物具有很强的阅读价值;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处张处长阅读后称赞“办的非常好”;韩国忠清北道清州市武汉代表处李尚渊代表看后爱不释手,希望协会每期都寄送给他;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秘书长、中国建设报建筑半月谈主编王燕生委托他人专门致电秘书处,表示“你们《武汉建筑业》改刊后内容丰富,感觉很清新。”

    如今年已过办,针对刊物专门组织一次知识问答,读编互动,亦颇具总结意味,进而在下一个阶段集思广益、越办越好。

 

    5.突出

 

    据记者观察,改版后的《武汉建筑业》,除了“刊报合一”,不再是简单罗列发布会议新闻、项目信息等内容,更重视文章质量,标题、文风、时效性,每一个细节都尤为考究。而更有策划性、组织性的报道,则突出在新增的“封面人物”和“专题策划”两个栏目上。

8日晚举行抢答活动上,秘书处出了这样一道题:“改版后,截止目前,封面人物都是哪些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几个?”

这样一道题目的设置,看似普通,细思则“喜”:其一,是提醒大家关注到“封面人物”栏目设置的用意;其二,则是“摆阵仗”,让大家为这个拥有着诸多全国优秀人物的大集体感到光荣和自豪;其三,则是进一步宣传和表彰这些优秀人物,传递了行业正能量。

 

 

    6.激励

 

    协会就是一个大集体,总是要不断地添加新血,吸纳新会员,团队才能更有活力,更有力量。在当天发布的20道考题中,协会秘书处也兼顾到了这一点。

    《武汉建讯》第262期新会员风采,对哪一家新会员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道题目的发布,想必会让每一个新入会的会员单位感到归属感和亲切感,进而激励他们发展壮大,借助协会的平台,在行业里做出更多贡献。

 

    7.普及

 

   与传统的“灌输式”传播不同,用“有奖问答”的方式,能有效地让会员记住并掌握需要知道的信息。比如,在协会策划组织的服务工作方面,当天的考题中,分别针对“信用一流、实力雄厚、受人尊敬”的协会建设目标、成立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首次使用电子邀请函等创新工作方式进行了一次传播和普及,具象的知识点式的传播,让会员们更清楚地了解协会、走进协会,并走“近”协会。

 

    8.探索

 

    除了对会员进行服务,对行业的关注与探索也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大半年已逝,在这期间,协会组织报道人大代表“栖居房取代工地临建”的议题、赶在《建筑业“营改增”政策深度解析与实施应对专题培训班》之前完成专题报道《建筑企业营改增/营改增时代,您应该知道的事》,邀请专家组织转型升级启动仪式和培训等,都一一呈现在了8日晚的“考卷”中。

   这种看似娱乐的“考试”方式,再一次地展示了行业趋势动态,引发话题思考,激发会员探索,进而凝聚成深度思考,推动行业持续前进。

 

 

    9.摸底

 

    协会日常的工作和宣传工作到底进行地怎么样?有没有人能答出题,就能成为一个直接的考量。当天,对于“第三期专题策划中,有一篇‘专家视点’的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其标题是什么?”一题,一名微信群成员立刻脱口说出了答案——“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不能再说了。她表示:“我并没有去翻看书籍,但是这个答案就在我脑子里,我对这篇文章印象太深刻了!”

    此外,关于协会秘书处发表抗洪抢险的文章名称,许多会员也是第一时间给出了答案。这样的“读编”互动,简单,直观,哪些是读者喜欢的、印象深刻的,一目了然。良好的反馈,势必将对下一步办刊起到指导作用。  

 

 

10.创新

 

    最后要说的是“创新”。首先对于当晚这种新型的互动方式,就已经是在行业协会里的一大创新,而仔细梳理,从20道考题中亦能看到不少创新发光之处,如协会和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6年“湖北民族建设杯”武汉建筑业施工现场规范作业视频大赛,在全国属于首创,是在全国行业协会商会改革背景下,协会探索与政府合作新模式的最新尝试,也是协会探索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受到行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微信群友语录摘选——

 

@湖北辉玲建设 李彩霞:大家加油啊

@文艺 :时刻准备等出题!

@武汉天舜来清:上题

@中建三二魏:要经常关注协会微信公众号

@新龙人:祝贺活动,圆满成功。

@梁苗:跟着一起学习了

@湖北中冠老潘:协会期刊越办越好,大家不流于形式都认真浏览

@一冶 汤晖:祝协会期刊越办越好!通讯员水平更上一层楼!

@湖北诺善风险管理有限公司 王振宇:事在人为,协会秘书处一心一意在服务、引领、协调、提升上为武汉建筑业谋篇布局,为行业转型升级殚精竭虑,其心可鉴,为协会秘书处“严重“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