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全国两会上的“中国中铁声音”

来源:admin  浏览量:14  发布时间:2025-03-17 09:11:55



北京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3月上旬在京召开,来自中国中铁的韩永刚、秦顺全、高宗余、王杜娟、喻渝、王足刚等6名同志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两会。他们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为行业发声、为国家献策,在此次盛会上发出铿锵有力的“中国中铁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副总裁韩永刚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重大战略的实施,《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推进降碳、减污、扩绿,推动相关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当前建筑行业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各种挑战。为此,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绿色建筑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引导。进一步完善绿色建材供应商认证体系,建立全国绿色建材供应商名录,为建筑企业提供绿色产品采购的权威参考。推动建筑施工企业“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承包模式试点,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二是扩大对绿色建筑产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相关企业在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的金融支持。三是完善绿色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绿色建筑重点项目全过程监管机制,督促建设各方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切实保障绿色建筑项目的生态效益。四是营造绿色低碳发展良好氛围。由各地政府搭建面向建筑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联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行业企业组建跨学科、多专业、结构合理的绿色低碳研发与咨询团队,实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绿色低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在绿色低碳领域的重点布局,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以多元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秦顺全表示,湖北省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坚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作为国家重大改革试点,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技术、金融、人才等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与高效利用;在“光谷”设立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部中心,以其在成果转化与产业聚集上的优势,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速创新资源向产业优势的转化;支持“光谷”实施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以税收优惠激励长期创新投资,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中铁大桥院首席专家高宗余表示,发展智能建造对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必然路径。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快培养智能建造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二是支持传统建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智能化更新力度,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工业总工程师、中铁装备首席专家王杜娟表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从全方位、多层次入手。当前,一方面要多措并举落实促进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有关部门应在加强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深化AI技术融合应用、加大前沿技术布局等方面出台更实举措。同步设立专项资金,政府、协会等联手为企业建立诊断机制,提供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升级改造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多举措培育产业工人队伍,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从制度层面保障职业教育发展、在中小学教育中增设“职业启蒙课程”等措施,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筑牢人才根基。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喻渝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性增加,传统勘察设计方法面临挑战,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当前行业层面需要从技术、数据、生态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一是加强技术研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推动协同创新,研发专用算法,结合遥感、GIS、BIM等技术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二是构建数据生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推动行业数据共享,建立开放的数据平台;三是开发集成数据管理、模型训练、推演和设计优化功能的基础大模型应用平台,提供标准化API接口。同时国家层面要提供多维度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六局丰桥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安全总监王足刚表示,针对建筑行业外来务工人员异地就医的困难与障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不过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持续关注。他建议,要将技术革新与制度保障深度融合,建立全国联网的职业病健康数据库,打通跨省医保实时结算通道,强化职业病源头治理,保障农民工身心健康。 (钟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