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连载 | BIM技术在基坑支护工程碰撞检查中的应用(2)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8-14 14:31:19
三、支护方案
鉴于上述基坑与周边建筑(构)物的关系、场地的地层特点、基坑挖深、质量要求等,拟采用“灌注桩+锚索”支护形式。
1–1剖面:止水帷幕采用直径800@600搅拌桩;支护桩采用直径1 000@1200旋挖桩,桩顶标高为+3.00 m,设置1 m压顶梁,支护桩桩长约为26.5 m;共设置两道预应力锚索4×75钢绞线@1.5 m以及4×75钢绞线@2.4 m,长度分别为50 m、45 m。坑底设计标高–1.80 m,开挖深度5.8 m。
2–2剖面:止水帷幕采用直径800@600搅拌桩;支护桩采用直径1000@1200旋挖桩,桩顶标高为+3.00 m,设置1 m压顶梁,支护桩桩长为28 m;共设置两道预应力锚索4×75钢绞线@1.5 m以及4×75钢绞线@2.4 m,长度分别为52 m、45 m。坑底设计标高–1.800 m,开挖深度5.8 m。
四、BIM技术应用
1.整体模型搭建
为了能够直观地反映基坑支护施工是否对周边市政设施存在影响,将市政道路二维图纸结合现场地质勘探报告利用Revit软件建立了基坑支护三维模型,搭建的基坑支护三维模型包括了市政道路、预应力锚索(两道)、冠梁、腰梁、排水板、搅拌桩、污水管、电缆沟、灌注桩等,根据图纸信息可知,锚索长度均在45 m以上,其中自由段6 m,钻孔设计角度为40°,详细的信息有助于进行碰撞检查,确保BIM模型更好地指导工作。
2.锚索与排水板碰撞检测
利用Revit软件搭建模型后,生成NWC文件,将搭建完成的基坑支护模型文件导入Navisworks软件中,通过Navisworks软件做碰撞检查,着重判断锚索施工过程中相关构件的位置分布关系和碰撞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排水板与锚索碰撞模型组合
根据建模情况得:(1)当排水板深度为17.0m时,锚索会与前七排排水板(间距5.718 m)发生碰撞。(2)当排水板深度为20.0 m时,锚索会与前十一排排水板(间距9.530 m)发生碰撞。
经过碰撞检查共检出100余处碰撞点,两道锚索均会与按梅花形布置的排水板发生碰撞,两道锚索间的平面距离无规律可循,每隔12.0 m(1.50 m×8)两道锚索会发生一次重合,施工预估±100 mm左右会产生碰撞。在获得碰撞检查结果后,将碰撞报告提交给设计院进行锚索的优化设计,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协同设计院进行精细化设计,减小了基坑结构的安全隐患,科学合理地指导了预应力锚索的施工。
五、结束语
基于BIM技术的预应力锚索碰撞检查,可以实现可视化展示、模拟性演示等功能。不仅可以直接展示基坑支护各个参数和数据,还可以对基坑支护作业过程进行动态模拟,通过模拟演示进行构件的碰撞检测,施工前对同类构件和不同类构件的碰撞检测出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预应力锚索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锚索施工的返工率,达到了节省施工成本保证质量、安全的目的,为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摘自《建筑工人》2024年6月,仝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