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不一样的EOD,开启产教融合新趋势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08-29 14:18:02

谈到EOD模式,第一直觉就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这已经成为生态环境领域乃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热门词汇。而本文介绍的EOD模式(Educational facilities Oriented Development),是以学校等教育设施为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模式坚持“以教育发展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反哺教育发展”的理念,以学校周边土地溢出效应,支撑学校投入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明确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更加明确了职业教育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本质要求,而产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动能,也必须走产教融合道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为引领,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基点,破解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撬动教育综合改革,对统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图片



01

《实施方案》解读


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一是城市承载,细化政策供给。为更好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再遴选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支持各地培育遴选一批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立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体系。试点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按规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并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必将促进产教融合激励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二是行业聚合,精准资源匹配。为优化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行业匹配,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实施方案》提出,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打造一批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产教融合新型载体,推进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布局精准匹配、深度匹配,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三是企业能动,深化企校融合。企业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实施方案》提出,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将企业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如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就要求以企业为主体,遴选发布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多方合作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校企联动,提升服务能级。《实施方案》提出,支持职业学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引导职业学校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通过平台建设和项目研究,让企业走进校园、工程师走上讲台、技术创新案例进入课堂,将极大推进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提升学校服务产业能力。



02

EOD模式运行逻辑

图片


EOD模式是以学校等教育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组团发展模式。EOD教育组团遵循“以人为本”“效益统一”“多规合一”“优化布局”“绿色发展”等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通过规划引领,以空间规划为龙头,坚持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五规合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坚持集约发展,贯彻“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能够切实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从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EOD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结合城市组团或片区发展实际,提高学校及周边土地利用率。即:调整学校及周边土地规划,将学校周边区块用地和学校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在学校周边不应有传统工业用地,科学安排科研用地,合理配置商住用地等;放宽建筑容积率、放宽地上地下建筑高度;严保学校绿化率、严控建筑密度。

图片


此外,EOD理念还蕴含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可带动整个周边区块土地增值。将土地的增值反哺学校的建设,这对提升区域品质及城市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发展EOD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优地优用”“退二进三”等土地规划调整研究,进一步提高学校周边土地的级差地租和土地利用率,做好资金平衡账。土地的增值通过反哺学校,为教育综合体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使土地和学校投资之间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真正彰显EOD发展理念,实现“零财政资金投入”。



03

EOD模式的价值


图片


新型城镇化对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EOD模式新的机遇。EOD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致力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重点围绕教育资源短缺,在系统剖析制度和政策基础上,辩证分析“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关系。


1.“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大效益

投融资形成闭环问题是项目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资金来源总体来讲有以下四种途径:一是财政预算安排;二是从国有资产的经营性收益;三是推行政企股权合作模式;四是从城市土地收益。由此可见,在中国城市化结束之前,要解决“钱从哪里来”难题,核心环节在于深入研究土地,做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优地优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大效益的叠加和统一。


2.投入产出比、费效比、性价比最优化

一方面按照EOD模式,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投入产出倍增计划”,在同样土地、少量增加资金等投入后,实现原有的公办教育学生规模不减少、享受到的公办教育资源不打折扣,同时增加一倍以上的优质、非营利民办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按照EOD模式,以学校建设带动整个周边区块土地增值,将土地的增值反哺学校的建设,这对提升未来区域品质及城市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3.游、学、住、创业一体化

以往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式经常忽视“生态”,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现在面临的新问题是,城市规划建设经常忽视“生活”。要把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统一起来,坚持“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同步彰显教育功能、生态功能、产业功能、人居功能、文化功能,吸引和留住购房者、投资者、就业者、游客,实现繁荣繁华和可持续发展。



04

案例: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


武汉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教育总体发展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展望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总体发展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成为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名城。


1.设计理念

经教育部和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批准,武汉经开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军山校区落户军山新城,与车谷新地标“春笋”比邻而居,本项目以“高山流水、学贯中西”为理念,天赋山水,森林校园,山水相间,相连成城,超拨之美,尚赤之风,层台累榭,出檐深远,尽显楚韵风尚的建筑恢弘之美。高山流水、学贯中西,荆楚之韵,时代之风,建构出“世界一流、中国气派、武汉特色”的现代化新校区。


2.项目总投资及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777,770.58万元,目整体规划占地面积约2300亩,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密度20.04%,基底面积25万平方米,容积率0.84,绿地率43.50%。一期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可以满足一期在校学生人数1万人(其中本科生约2000人、硕士生约5000人、博士生约3000人)、博士后约1000人、教职员工约2000人(其中专任教师约1200人)正常使用。一期建成后,先进制造与新材料、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碳中和与环境保护、生命科学与医疗卫生等交叉创新学部,以及国际联合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机构将率先入驻。项目建成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积聚创新资源,培养更多一流学子,汇聚更多一流人才,打造更多一流平台,产出更多一流成果,促进学研产用协同发展。


3.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效益

//  区域价值提升

校区建成后不仅能扩大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还能有助于周边房地产、商业、餐饮等链接的发展,以及提升居住氛围。更多的是,带动社会服务产业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而提高片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优化和整合土地资源,节约土地使用,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本项目的建成将会促进周边土地的升值,进一步改善财税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这些效应在无形和有形中将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  新增财政收入

项目建设可促进周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同时将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通过产业链条的拉长、地方税收的增加、土地的增值、创造就业机会等,有效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提升财政收入。大学与城市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而这种关系是积极的、优越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落地可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端创新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城市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文素质。我国高度重视“科教兴国”。由于国内“大学城”建设的兴起,扩大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促进城市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政府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决策中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以“一半”的努力取得“两倍”的成果。


//  关联产业导入

本项目的前期建设和建成之后的后期维护,以及建成后实施运营带来的不同商业入驻等,在校区附近形成固定的消费需求及场所,从而带动附近餐饮、房屋租赁、贸易、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专属服务区,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是高能级创新承载地、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国际化办学主阵地,将产教融合项目与当地产业对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引入等方面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校区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为定位,奋力打造“职教师资摇篮、产业人才高地”。



//  新增就业

项目实施运营后,可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部分居民可以从事相关行业工作。从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特别是贫困人口的收入,对促进地区收入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有着积极意义。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直接收入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项目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时需雇佣本地大量的劳动力,这一收入效应在项目投资建设周期和运营周期中通过劳动力成本体现出来。项目的建设,既能在其建设过程中带来就业岗位,更能通过招商引资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能够带来城市劳动力转移的加快、社会消费需求量的增加、服务行业的繁荣、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等。


//  促进消费

项目实施运营后,可以促进区域消费水平的提升,拉动经济水平的提升,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在改造文化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福利、社会就业等经济问题作出了贡献。大学里入住的大量师生,将会形成了一个巨大而稳定的长期消费群体,对大学师生来说,衣食住行是最重要的,二大学生通常拥有较强的购买力且消费水平相对稳定,因此大学生将会成为该地区的主流消费群体,消费群体的增加,就需要与之匹配的产业保证供应,这就促使服务业、文化娱乐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动,城市化进程加快,提升了消费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  完善基础设施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社会各界十分重视对于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殊不知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也需要教育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通过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强化与完善,可以为现代化教育的实现提供一个稳定扎实的后盾支撑,好的基础自然可以拥有更好的提升发展空间,进而对教育事业的完善与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基础设施与教育环境息息相关,教育基础设施的强化和完善,对于当前教育整体环境水平的改善与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有效改进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们学习成效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德华建为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项目提供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咨询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评审、投融资策划、可行性研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咨询服务,为项目决策、投资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